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市场庞大却阵痛不止的机器人

2014-5-29 12:09:47      点击: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我国人力成本也在急剧上涨。目前以机械人为主要的自动化设备也逐渐受到工商的青睐,虽然部份 企业把工厂搬到东南亚等地区去获得更便宜的劳动力,但最近越南发生反华事件把中国人的工厂砸成了灰烬,让这些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其实东南亚国家政治不稳 定,基础设施落后并非制造业投资良地,进行自动化转型升级才是最佳的途径。

工业机器人

在制造业中诞生的工业机器人(ROBOT)是继动力机、计算机之后出现的全面延伸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新一代生产工具,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工厂自动化(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

市场巨大缺停滞不前

机器人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柔性的自动化装备,对提高制造生产线的柔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作为现代制造业的主要自动化装备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工业机器 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设备的拥有量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机器人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极受重视的高新技术应用领 域。

我国机器人能市场巨大,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统计,2002~2013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速达9%。 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16.8万台。这其中,得益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需求的快速增长,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市场。据统 计,2007~2013年,亚洲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0%,中国达25%。

伴随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的迅猛增长,实力 良莠不齐的企业纷纷进入工业机器人生产市场,势必造成质低价廉的恶性竞争。虽然我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但现行的体制造成研 究形式上过于独立封闭、内容上较为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造成重复研究与时间、经费的浪费。多数企业热衷于大而全,一些关键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纷纷转入整机 的生产,难以形成研发、生产、制造、销售、集成、服务等有序、细化的产业链。

因此,工业机器人的产业化发展有待规范。

机器人阵痛依赖进口

目前,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中主要有安川、OTC、松下、fanuc、不二越、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德国的kuka、CLOOS,瑞典的abb,意大利的comau及奥地利的IGM公司。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的水平和国外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如:可靠性低于国外产品;机器人应用工程起步较晚,应用领域窄,生产线系统技术与国外 有差距;在应用规模上,我国已安装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已安装台数的0.5%。虽然机器人保有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

我国机器人之弊端

我国基础零部件制造能力差

虽然我国在相关零部件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无论从质量、产品系列全面,还是批量化供给方面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方面的差距尤其明显,因此造成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影响了我国机器人的价格竞争力。

中国的机器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目前拥有的一些机器人企业中国冰备有形成较大规模的公司。在品牌影响力方面也没有能够能在行业中引起一定的影响力。在机器人市场方面也一直面临国外机器人品牌的打压。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工业机器人的制造及应用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水平,我们必须从国家高度认识发展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这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中国机器人产业化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创新体制机制,合理调配科研资源,优化科研资源的空间布局,促进技术集聚,集中优势力量, 加大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力度,攻克基础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培养高素质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只有这样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才能越过目前的“临界期”,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摘自中国机器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