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高工机器人》年刊收录我司王总署名文章

2015-2-3 16:35:10      点击:

        2014年是中国机器人元年,全国业内人士及产业媒体在年底对这一年做了深度总结与解读。我司王总发表的题为《机器人繁华背后的隐忧》被《高工机器人》收录年刊,原文如下:

中国机器人元年过去了,繁华的背后隐隐透出一丝彷徨与挣扎,或者可以理解为隐忧。

大家都听过一个经典段子:有一个犹太人在一条大路边开了家加油站,很赚钱;第二个犹太人就去开了修车店,又很赚钱,第三个犹太人开了洗车店,还是很赚钱,第四个人开了家汽车旅馆,最后名气越来越大,最后有人在那里开了学校,有人开了邮局,有人开了商场酒吧什么的,最后那里就富起来。

  换了中国人,第一个人开了加油站,第二个在边上赶紧又开了一家加油站,第三个看有钱赚又开了加油站,最后大家为了揽客玩命似的降价促销,最后大部分都亏损倒闭,铩羽而归,还存活的也大伤元气。

  类似的案例我们听到无数,最典型的是光伏产业,几年前大江南北到处都是单晶硅炉,多晶硅炉,然后前首富破产了。互联网界创新也是一样,P2P一哄而上,众筹一哄而上,有人做游戏赚了马上都上马游戏,马云做淘宝热火朝天,马上出来一堆商城,马云做了余额宝又出来一堆宝……每个行业一旦开始有人获益,就一定有大批人一哄而上,很快整个行业就进入洗牌的血腥混战。

  而犹太人的思维方式是合作和借力,总是奔着相互带动人气和流量,互补的方向,在另外的领域里头创造新的机会。

那么当下红得发紫的机器人领域呢?在中央的政策鼓动下,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机器人“大跃进”运动,机器人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截止去年年底(2014年),中国已经打造了机器人产业园约40个,而且还有很多的机器人产业园正在建设或者筹建中。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吸引机器人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开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在一些列因素的促动下,中国机器人厂家的数量可谓爆发式增长,截至20149月,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数量已达到428家,其中今年1~3季度增加175家。这428家机器人企业中,88%是系统集成商;从区域看,广东地区117家,占27%,如把浙江、江苏和上海企业加起来,则长三角的企业数量超过珠三角。预计2014年中国机器人相关企业将达到500家。单看这些数字,的确火热,一年增加的企业数量居然占到全行业近半数。市场足够大吗?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太平洋一样。我们的基础足够扎实,技术足够成熟吗?答案是否定的,还有横跨太平洋那么长的路要走。重复定位精度差,机械臂抖动,配套生产商数量少而分散,核心零部件多需外购,机械臂本体无厂家形成规模化生产,包括喊得最凶的广数,埃夫特和贵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的沈阳新松。问题一抓一把。

作为机器人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仅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还要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不是所有的产业都是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机器人虽小,但是一个精密机械,电气,控制等高端设备的高度集成体。谷歌和微软在涉足机器人领域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而国内企业在整合机器人产业资源的时候,目的往往只有一个——上市圈钱,这本身就已经犯了方向性的错误。这种做法类似前几年的光伏产业,唯一和光伏产业的区别就是机器人产业刚需大,普通的企业都有潜在需求。无论从事机器人哪个环节的研究,当下最重要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在行业会议中,关于核心零部件方面的问题已经提了N次,但这些问题不应该无休止的存在。如果5年后这些问题还被提出来当个重点话题,就不能怪国外企业垄断了,只能怪自己太无能!

在朋友圈中,经常看到如雨一直下的广告,真正建言献策者寥寥。一些唯利是图的商家不能从客户的实际状况考虑,盲目鼓动客户上马机器人项目。这些仓促上马的机器人项目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没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在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之后,因为没有做出稳定可靠的产品,没有明确的市场,变成鸡肋,甚至让一些企业元气大伤,让人感到无限惋惜。而国内个别企业刚刚仿制出来的产品(包括整机和零部件),未经完善测试,就开始大肆吹嘘,疯狂推广,给用户带来深深的伤害。而自身的口碑和信誉也大打折扣,损人损己。

作为圈内企业,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只有这样,中国机器人产业才真正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