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之下:机器人制造业如何勾勒未来
2014-11-3 15:18:22 点击: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机器人制造业正逐渐获得长足发展,全球多家巨头豪掷重金以参与机器人制造业,机器人制造正在迎来生机勃勃的“大时代”。
“现阶段我国机器人行业处于行业兴起阶段,我们预计未来5年仍这一阶段,国内机器人行业高速发展。之后随着全球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逐渐走向成熟。我们预计15年后国内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届时机器人将走入家庭,服务机器人出现爆发式增长。”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机器人制造正在迎来生机勃勃的“大时代”。
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数量持续增加,同时人类制造业岗位数量下降。金模投资网认为,这提醒我们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机器人制造应同创新性硬件、社交移动消费者及云计算协作一起,成为2014年的大投资主题。
2013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机器人产业推到了公众的视线内。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预计,未来10年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转型,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并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也许过不了多久,机器人将像PC一样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迎来发展良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将在哪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将目标锁定在中国。该联合会2013年11月中旬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05年到2012年,中国内地机器人销售量平均每年增加25%,2012年已达到2.3万个。该联合会预测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市场。
2013年12月30日,工信部在其网站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产业集群,到2020年要力争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工信部要求围绕市场需求,选择汽车、船舶、电子、民爆、国防军工等重点领域突破核心技术。在罗百辉看来,这一指导意见的发布显示了国家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视,并为未来中国机器人的产业化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和利好。
实际上,我国的机器人研发起步并不晚,据世界先进机器人运营商拓野机器人董事长凌琳介绍,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开始研发机器人;1985年,工业机器人被列入了国家“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研究重点;1990年,工业喷漆机器人PJ-1如期完成。这是我国第一台喷漆机器人。与此同时,其他几种机器人的样机也顺利完成,并分别在一汽、二汽和南京汽车厂建立了自动喷漆生产线、驾驶室焊接线、弧焊工作站等应用示范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新增劳动力逐年下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激增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秘书长蒋仕元在接受《东莞日报》采访时表示,将来机器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排挤或者替代传统劳力,而且机器人生产效率极高,产业的发展会将人类文明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程度,同时也推动劳动者向高端转移。从国外尤其是机械制造强国日本的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来,劳动力成本升高也是促使其机器人产业大发展的重要因素。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步入工业化后期,维持经济增长亟须提高效率与推动创新。与此同时,80年代人口增长率低于0.8%,劳动力短缺使制造业用人成本快速上升,促使企业使用工业机器人补充和替代人工劳动。因此,1980年成为日本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元年。跟据日本机器人协会的统计数据,工业机器人销售额由1980年的769亿日元增加到1990年的3023亿日元,复合增长率31.5%.反观当前我国现阶段国情与日本上世纪80代初期相似。
在蒋仕元看来,无论从各个层面来看,中国的机器人发展都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面临多重挑战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临着多重挑战,比如缺乏核心技术等。
东莞普洛汇森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宗保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70%~80%应用于危险和精度要求较高的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其次是电子、化工、装配等行业。但是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最广的领域还是集中在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同时在3C行业等普通制造业中的应用需求也在成倍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13.7万台,增长速度很快。根据罗百辉的预测数据,2014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超过日本,2017年中国机器人保有量也将超过日本。但另外一个现实则是,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比例偏低,仅为6%,而日本则是33%、美国为16%、德国为14%。一方面是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另一方面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还没有形成,大部分依靠进口。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进口机器人2.34万台,金额为5.28亿美元,进口数量比2009年增长130%,进口金额增长69%;贸易逆差4.7亿美元。2011年进口机器人3.8万台,金额为8.66亿美元,进口数量比上年增长62%,进口金额比上年又增长了64%;贸易逆差上升到7.35亿美元。
据统计,2012年世界机器人市场销量占据前十位的均为国外品牌。其中,发那科、安川、kuka、abb“四大家族”稳居前列,销售数量分别高达3900台、3850台、3470台、3200台。而我国很少有达到年产200台机器人的企业。
日、美等国外机器人巨头在机器人研发行业拥有40年以上的丰富经验,与此同时,作为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行业,国外企业的规模效应也必然带来效率。而我们自己的机器人企业还没有达到量产的水平,效益自然无从谈起。
据悉,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为9500台,以每台30万元为平均价格,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不到30亿元,离规模化、批量化、产业化尚有一段距离。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规模如果没有达到50亿~100亿元,很难形成一个产业。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机器人产业化投资力度显然不够,研究与产业发展存在脱节现象,难以形成真正的产业竞争力。
从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我国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产业发展缺乏战略层面规划,难以适应现阶段产业化加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国家亟须在机器人产业上有一个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对整个机器人产业进行全面细致的扶持,从而扭转当前的贸易逆差。 摘自中国机器人网
- 上一篇:“第三届中国机器人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14/11/7
- 下一篇:公司新版网站正式上线 2013/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