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最新各地动态一览

2014-5-20 9:00:58      点击:

 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减、招工难等因素压向传统制造业,高度集成现代工业中尖端自动化技术的工业机器人,开始悄然快速走进中国的大小工厂生产线,成为工业自动化技术与应用的生力军。

  由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单位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机器人用量陡然增长171%,此后,中国机器人市场机器人用量以高于全球市场用量增速2倍的数量在增长。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陈新度教授表示,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递减效应,人力成本的上升某种程度上开始超越过机器成本,从而引发企业打破生产惯性改变成自动化生产。

  与此同时,生产企业也在暗中角力,拒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机器人生产企业100多家。不仅国外工业机器人生产巨头抢滩中国机器人市场,国内包括天津、重庆、上海、江苏以及广州等地,都在发展自动装备、工业机器人。

  广州铁甲队伍迅速增大

  5月8日,广州市举行产业转型升级大会,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总目标:力争到2016年,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引领,结构优化、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金融辐射力、创新驱动力、总部控制力、产业聚焦力、环境软实力“五个显著提升”。

  据了解,目前广州聚集了20多家左右如广州数控、广州启帆、敏嘉制造、广州机研院等一批工业机器人生产、研发和集成应用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到2016年,广州全市将有约50%的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到2020年,这个比例将上升到80%以上。

  可否想象在2020年一天的早上,你手中的咖啡、脚上的跑鞋、开的爱车都是由一双双充满金属质感的机械手来完成?偌大的工厂和流水线上不再有身着蓝衣的打工女孩的身影,而是由一群高度智能的工业机器人来代替勤劳的产业工人。

  尽管还有人怀疑机器人的“呆萌”能否完全取代产业工人,但是,号角响起,制造业的铁甲时代已经铿锵到来。中国机器人市场一度几乎全被国外品牌占据,目前销量前十仍均为国外品牌,外资独资或合资品牌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高达96%,但包括广州数控、沈阳新松、广州启帆等国内本土品牌机器人(销量为1112台)的市场份额也从无到有,升至4%,包括广州数控、巨轮股份等都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虽然整机制造企业规模与国外相比仍差距不小,但在政策大力支持下,相信与国外品牌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马鞍山政策激励机器人产业

  近日,安徽马鞍山市政府召开全市机器人产业集聚区发展工作专题会,就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进行研究调度。据了解,马鞍山已确立“2232”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围绕专业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重点、建立两个生产园区、培育发展30个相关规模以上企业,2015年力争实现产值超过20亿元,2020年实现产值达到200亿元。

  2013年马鞍山市被列入国家级工业机器人产业区域集聚试点城市,坐落在该市的安徽工业大学通过国际合作项目的平台,在智能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机器人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针对该市发展机器人产业具备基础和条件的情况,马鞍山市政协常委会于2013年12月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题协商会上提出,“要像抓招商引资那样,组建一支队伍,投入政府引导资金,寻求风险投资基金跟进,大力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

  在专题协商会上,市长魏尧指示市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要充分采纳政协建议,写进报告。在2014年1月7日召开的该市政协九届二次全会政协委员大会发言上,黄竹梅委员代表科技界别提出,通过加强对著名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引进,以马钢等大型冶金、汽车制造应用企业为依托,着力培育发展拆除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产品。在大会现场,该市市委书记张晓麟、市长魏尧分别作出批示,该市经信委、科技局认真研究,着手抓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

  重庆各区县正争相布局机器人

  2014年是机器人行业的拐点之年,对于喊出要打造“全球机器人之都”的重庆来说,今年也是关键的一年。今年以来,为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重庆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目前各区县都打响了机器人产业的争夺战,不过,按照我市机器人产业的布局规划,重庆将打造“一个基地三个功能区”:一个基地即整个重庆机器人产业基地,三个功能区即两江新区为工业机器人和配套功能区、江津双福工业园为服务机器人功能区、璧山工业园为特种机器人功能区。

  据悉,目前两江新区已在水土高新园规划占地2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已有多家机器人制造企业签约入驻。而在江津双福,已经落户的13家机器人企业,年产值已达2亿,预计4年后将超过50亿。在璧山,继笔电配套企业扎堆后,机器人成为新的产业亮点。璧山经信委负责人透露,目前该县正以高空作业装置为突破口,向公共安全特种机器人领域发展。

  除了这三大工业园区,还有不少区县也在悄然布局。就在上月底,大足区区委常委蒋牧宸就透露,大足区也将在万古工业园打造重庆智能制造装备研究院、重庆智能制造装备检测中心和重庆机器人研究院等,建成集研发、孵化、制造于一体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目前汽车工业和电子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使用量最大的两个行业,占据了约六成的市场份额。按照重庆市“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我市汽车产量将从现在占中国的12%增长到15%,电子也将达到年产1亿台笔记本的产能,产业工人达到100万人,预计未来这两大支柱产业工业机器人整机需求在4.5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

  武汉光谷抱团发展机器人产业

  据预测:到明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国,对此,武汉机器人企业了然于胸。昨日,30余家企业在光谷结成“机器人产业联盟”,以求抱团发展。

  该联盟由奋进电力、华中数控等企业牵头,成员包括汉迪机器人、华工激光、凯辉智能等30余家企业,囊括了研发、设计、制造、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联盟秘书长韩耀升向记者介绍,联盟成立后,成员企业之间将可共享资源、协同创新。

  “有的企业像汉迪机器人,其创始人胡建军博士是从美国麻省理工毕业的,他的导师甚至主持了美国的国家机器人研究项目,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而有些企业扎根本地产业土壤,对市场有着更深的理解。不同的企业之间完全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合作。”

  据悉,武汉拥有全国首个工业机器人孵化器,在研发上,华中科大和武大在搬运、清洁、喷漆以及电力等机器人的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制造方面,奋进、汉迪、华中数控、华工激工等企业在各自领域优势明显。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表示,将关注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电子、食品、烟草、机械、冶金、船舶等细分市场的应用,力争通过3-5年努力,涌现1-2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企业。

  机器人不一定都像人,特别是干搬运、电焊、油漆等粗活、累活的工业机器人。只要能够通过编程控制其动作的,都可以称作“机器人”。

  江苏工业机器人产业迅速崛起

  2013年江苏省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450亿元,近3年发展速度年均超过20%。产业化应用方面,该省成功研制了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大型构件机器人焊接系统、高速机器人智能化包装成套设备、重型桁架式机械手等一批首台套重大装备,这批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机器人在工程机械大型构件自动化焊接、汽车生产自动化装配线、全程自动化饮料包装、数字化仓储物流等领域的应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

  工业大省江苏近年来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该省研制的一批工业机器人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流水线,并填补国内空白。

  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指生产加工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业及相关研发、设计、集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江苏省机器人研制企业超过50家,拥有埃斯顿、华恒焊接、天奇物流、澳昆、绿的、振康等一批国内知名、市场占用率较高的机器人整机与零部件品牌,以及一批专业化特征明显的中小型机器人创新企业。

  同时,众多国际知名机器人厂商加速在江苏布点,安川电机在常州建造世界最大的机器人生产工厂,发那科(fanuc)、NACHI不二越等日资企业陆续在江苏建立生产基地,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杭州部署“机器换人”计划

  本月初,浙江省省经信委网站印发《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节能技改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进“机器换人”等多项具体举措。

  在工作要点中,重点提出要全面推进“机器换人”,着力加大工业有效投资。全面实施“555机器换人”推进计划,重点抓好纺织、电子、食品饮料等重点领域的百项“机器换人”示范工程,组织实施50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力争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入5000亿元,装备购置费3000亿元以上。

  据杭州市经信委等去年上半年展开的一次调查显示,84家受访企业中有84.5%存在用工缺口,有超过94%的企业对推进“机器换人”有迫切需求。

  对此,2014年杭州将着力在部分环节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机联网、厂联网5种形式上,大力推进“机器换人”。而杭州市财政也将计划投资总额达1亿元,扶持“机器换人”项目。据悉,杭州市将实现“机器换人”项目总投资818亿元以上。

  一些已率先开展“机器换人”项目的杭城企业,生产力获得不同程度的解放。在位于杭州下沙的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近一半的人工生产线,目前已换成了先进的自动化机器设备。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制造总监戴昌苗告诉记者,实现“机器换人”后,公司的产能提升了约50%,生产员工同比减少约10%。

  杭州一家知名电梯企业“机器换人”后,只需13个工人、花费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之前80人以上、单机作业运行交货期至少5天以上的工作量。

  在“2013年杭州市机器换人示范应用企业名单”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杭州美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榜上有名。

  张家港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

  日前在张家港举行的2014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议上获悉,近年张家港致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其机器人产业园年销售已达136亿元。

  去年9月,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园被列入工信部重点支持建设园区。截至目前,已累计建设智能装备、机器人科技研发平台6个,引进和培育张家港市级以上高层次领军人才29名,形成了从结构设计、传感识别到关节伺服、柔性控制、系统集成较为完善的科研体系。南理工工业机器人检测中心、哈工大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年内建成的张家港智能装备(机器人)公共研发及服务平台,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科研创新平台支撑和高层次人才储备。

  数据显示,张家港机器人产业园目前已引进和培育智能装备、机器人企业40家,年销售达到136亿元。据介绍,园区将进一步加快完善科研、设计、检测、风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2年内再引进10-20家知名机器人生产企业。到2015年,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规模要达到300亿元,全力打造核心技术引领、产业特色鲜明、龙头企业支撑的一流国家级机器人产业园。

  为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张家港还出台了扶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意见,从该市15亿元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中划出专项资金,对购置机器人作为生产设备的企业予以贴息补助,对应用该市生产的机器人的企业按采购额的2.5%进行补助,对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项目的主要生产设备给予20%的投资资助,对机器人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合作项目给予10%的资金奖励;同时,在建设指标调整、点供土地申报等方面优先满足机器人项目需要。

  三水将重点推广机器人应用

  随着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生产力成本上升,工业自动化渐成发展趋势,机器人市场在企业转型升级压力下正进一步打开。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瞄准国内机器人市场巨大需求,已启动机器人产业培育。

  机器人应用还是企业实现人才结构调整、管理模式转型的一大关键所在。澳美高科制造部生产经理霍志渝介绍,过去生产管理更多着眼于产量,而现在机器人生产为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管理重心变成了生产线和技术的优化;同时,原来的一线普工可从简单、枯燥的工序中释放出来,通过培训去从事更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

  目前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内涉足机器人应用的基数与规模仍相对偏小。“机器人如何与原来的生产设备实现无缝对接?如何将机器人应用效益最大化?”澳美高科副总经理林革良坦言,澳美高科在机器人的应用上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在机器人应用上走了不少弯路。

  此外,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区内机器人应用企业所需的技术人才,目前多数采取一线普工培训后再上岗的方式,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过程。张守治坦言,培育高端产业必须有高端人才作为支撑,目前园区在技术工人、系统集成技术人才等机器人产业所需的人才仍相对缺乏。

  据介绍,佛山国家高新区三水园有意以机器人应用和配套项目为产业链建链开端,最终剑指机器人整机制造项目。何顺荣说,园区在招商引资上将重点引入机器人整机或零部件项目,同时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普拉迪数控、阳程科技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机器人制造。

  洛阳下发三年攻坚行动计划

  不久前,洛阳市正式下发《洛阳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下称《计划》)。该计划称,2014年至2016年,全市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到2016年末,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800亿元,在装备制造业销售额中所占比例超过30%;在全市重点工业领域实现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规模化应用,现有装备生产线智能化率超过30%。

  洛阳市有关领导提出,将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培育成为洛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发基地、国际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2013年11月,一拖(洛阳)开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和国家机器人标准起草成员单位—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广州数控公司委托开创科技公司作为其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机器人推广的总代理,开创科技公司为广州数控公司机器人关键机械部件提供加工服务和生产线开发服务。据称,单在一拖集团,未来三到五年,有望引入机器人3000台,以提升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工信部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到洛阳市的攻坚计划,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均对国产机器人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进。而洛阳也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比如,机器人专用薄壁轴承、18500吨油压机、全数字智能化六辊宽幅铝带冷轧机、智能化超薄电子玻璃生产线、大功率动力换挡拖拉机等一批长期受制于国外的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智能装备在洛阳市率先研发成功。在自动化控制、光机电一体化综合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等领域,有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重自动化、轴研科技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摘自《中国机器人网》